微软斥资 800 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
微软宣布将在 2025 财年投资 800 亿美元,扩大其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(AI)训练和部署容量。微软在 2025 年 1 月 3 日的一篇博客文章中透露,这笔支出的一半以上将集中在美国。该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兼总裁布拉德·史密斯 (Brad Smith) 强调,美国在人工智能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,得到了众多初创公司和老牌企业投资的强化。
据 Statista 统计,2015 年至 2025 年间,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累计私企投资,预计将达到 3990 亿美元;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,反映了企业对人工智能推动的生产力提高,和经济扩张的高度期待。然而,在乐观情绪的同时,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颠覆性潜力也引发了担忧。高盛最近的一份报告警告称,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或消除全球,多达 3 亿个工作岗位,主要是通过自动化。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率提高,可能有助于全球 GDP 每年增长 7%,但这种转变带来的人力成本裁减,仍然是工人和政策制定者争论不休的难题挑战。 (Forbes)
人工智能热潮,与当年次贷证券化,在华尔街如出一辙。次贷证劵化,曾被美联储格林斯潘们誉为一项优化风险管控开创性的金融创新,它曾让低收入的美国人暂时拥有了住房,并在华尔街崩盘前造就了短暂的泡沫繁荣,并在重创全球金融业同时,成就了其发明者芬克全球最大资管企业贝莱德。同样地,人工智能的热潮似乎也遵循着类似的轨迹——为用户提供便利和短期利益,但最终其可持续将依赖有针对性的高回报,即牺牲其主要受益者:美国中产阶级,他们的工作岗位将多数被灭绝。
美国劳工政策螳臂挡车自动化
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,英伟达脱颖而出,成为少有的财务成功案例。自 2015 年 1 月以来,其股价已从 0.50 美元飙升至 144.50 美元,涨幅高达 289 倍,市值已达到 3.5 万亿美元。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 Nvidia 视为机器人革命的基石,提供包括 AI 软件和硬件在内的,全面“一站式”解决方案。然而,在美国,AI 驱动的自动化应用,开始面临工会的强烈反对。
例如,美国港口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,可以有效解决低效率问题最佳应用场景。上海港雇用了 7,000 名工人,每名工人每年处理 7,000 个集装箱;相比之下,美国东海岸港口雇用了 70,000 名工人,每名工人的年生产率仅为 542 个集装箱。这种差距导致美国每个集装箱的处理费为 200 美元,约为上海的 20 倍多。(Sina)
美国港口自动化的努力,正面临强烈抵制。2024 年 10 月,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 25,000 名码头工人罢工,要求提高工资,并要求雇主们保证不会推进自动化裁员,而导致他们失业。虽然 2024 年 11 月达成了一项工资大幅增长临时协议,但工会领导人和雇主代表未能就港口自动化增效,达成协议。工会代表坚决反对半自动化甚至全自动化,称其对其成员未来生计,构成威胁。国际码头工人协会主席哈罗德·达格特 (Harold Daggett) 表示:“我们不会接受自动化,即使每小时工资为 100 美元。” (CNBC) 工会还透露,当达格特和他的儿子、工会官员丹尼斯·达格特去年 12 月在海湖庄园会见特朗普时,这位当选总统通过电话与港口雇主官员交谈,表达了他对工人协会的支持。(Source)
人工智能的影响:次贷金融危机时刻?
OpenAI 的 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普及,让人不禁想起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,所引发的房地产泡沫,及其破灭后对次贷房产拥有者和相关华尔街金融机构灾难性的后果。ChatGPT 仅用五天就达到了一百万用户,这表明对人工智能工具的需求,前无古人前景无限。医疗、法律服务和政府行政等行业领域已经从中获益,就像低收入借款人,通过次贷拥有不该有的房产,导致房地产泡沫时期,房屋所有权大幅升值一样。然而,人工智能应用的更广泛影响,仍然存在争议和巨大不确定性。
普华永道估计,到 2030 年,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,可以为全球 GDP 贡献高达 15 万亿美元,但这些收益将以巨大的人力成本削减为代价。根据 Oliver Wyman 的一项研究,已有超过 5000 万中国工人因人工智能而失业,而 1150 万美国工人可能需要再培训,才能有竞争力获得再就业机会。(CNBC)
人工智能的影响,还延伸到了无数白领工作领域。Twitter 创始人杰克·多西 (Jack Dorsey) 表示,随着机器学习系统不断发展,能够编写自己的软件,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入门级编程工作。与此同时,埃隆·马斯克 (Elon Musk) ,更是设想了一个“不需要工作”的未来。ResumeBuilder 的一项 2023 年调查发现,37% 使用人工智能的制造业企业,已经大幅裁减了蓝领职位,44% 的公司预计 2024 年将继续裁员。然而,一些专家意淫“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”,它们会增强,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工作,Asana 在其 2023 report报告中倡导了这一观点.
结论:前途未卜充满不确定性
就像次贷证劵化狂潮一样,人工智能热潮建立在高期望和可持续经济收益之间的,不稳定平衡之上。投资者至今为止仍然依赖,包括主要裁员在内的成本削减措施,来证明人工智能大规模支出的合理性。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,裁员增效来提高盈利能力——无论是通过麦当劳的自助服务亭,还是投资银行的人工智能驱动的交易平台——其社会影响如同次贷证劵化将会是深远负面的。 政策制定者作为梦中人和大多数商界领袖作为人工智能梦游者,依然必须回答这个核心社会政治治理问题:人工智能,能否在不侵蚀美国中产阶级生存基础的前提下,实现其避免金融危机必要的高回报?